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5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5期
  • 食管癌组织NETO2、RGS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宗志 牛磊 霍承瑜 张艳娇 韩文强 关键词:食管癌 唾样蛋白2 G蛋白信号调节子16 预后
    目的研究食管癌中唾样蛋白2(NETO2)、G蛋白信号调节子16(RGS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1年5月北京民航总医院/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110例。采用qPCR及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NETO2、RGS16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ETO2、RGS16 mRNA对食管癌的预后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NETO2、RGS16 mRNA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结果食管癌组织中NETO2、RGS16阳性率为83.64%(92/110)、85.45%(94/110),高于癌旁组织10.91%(12/110)、9.09%(10/110)(χ2=238.030、262.428,P均<0.001)。食管癌组织中NETO2、RGS16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23.900、24.084,P均<0.001)。TNM分期Ⅲ期食管癌组织中NETO2、RGS16 mRNA表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的癌组织(t/P=8.784/<0.001,12.226/<0.001); NETO2、RGS16及二者联合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价值的AUC分别为0.849、0.825及0.911,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4.115、4.672,P均<0.001)。NETO2高表达组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38.46%(20/52),低于低表达组患者75.86%(44/58)(Log Rankχ2=18.760,P<0.001);RGS16高表达组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4.00%(22/50),低于低表达组患者70.00%(42/60)(Log Rankχ2=9.982,P=0.002)。TNM分期Ⅲ期、NETO2、RGS16高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1.730(1.434~2.099),1.898(1.331~2.707),2.060(1.921~2.279)]。结论食管癌中NETO2、RGS16表达升高,两者均与TNM分期有关,是新的评估食管癌预后的标志物。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PPK1、LPCAT1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分析
    作者:尧俊杰 何智涛 李晓明 向宗 骏李 磊蒋朝 霞张帆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Epiplakin 1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 预后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Epiplakin 1(EPPK1)、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广元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ESCC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PPK1、LPCAT1 mRNA和蛋白表达;Kaplan-Meier曲线分析EPPK1、LPCAT1蛋白水平对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SCC患者癌组织中EPPK1、LPC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P=31.452/<0.001,25.380/<0.001);ESCC癌组织EPPK1、LPCAT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29%(72/112)、66.07%(74/112),高于癌旁组织的8.93%(10/112)、12.50%(14/112)(χ2/P=136.899/<0.001、129.328/<0.001);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ESCC癌组织中EPPK1、LPCAT1蛋白阳性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EPPK1:χ2/P=28.910/<0.001,18.500/<0.001;LPCAT1:χ2/P=20.931/<0.001,11.784/0.001)。EPPK1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43.06%(31/72),低于阴性组的85.00%(34/40)(Log Rankχ2=9.748,P=0.002);LPCAT1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43.24%(32/74),低于阴性组的86.84%(33/38)(Log Rankχ2=10.110,P=0.001)。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EPPK1阳性、LPCAT1阳性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730(1.434~2.099),1.531(1.215~1.930),1.898(1.331~2.707),1.677(1.124~2.50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PPK1、LPCAT1表达升高,均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是评估ESCC不良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 胃癌患者PD-L1蛋白表达与CD8+浸润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
    作者:吕慧清 申洪昌 展博 王潍博 关键词:胃癌 PD-L1蛋白表达 CD8+浸润淋巴细胞数目 相关性 预后 预测价值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PD-L1蛋白表达与CD8+浸润淋巴细胞(TILs)数目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肿瘤中心化疗科和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肿瘤科诊治的胃癌患者163例,分析PD-L1与CD8+TILs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随访截止至2024年6月,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S),采用生存函数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Hosmer-Lemeshow和ROC曲线分析模型对胃癌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63例患者中,PD-L1阳性表达67例,阴性表达96例;胃癌患者CD8+TILs高密度表达69例,低密度表达94例;经Kendall’s tau-b分析,胃癌患者PD-L1表达与CD8+TILs表达呈负相关(r=-0.211,P=0.007)。PD-L1阳性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残留和PD-L1阴性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ILs高密度表达患者TNM分期和CD8+TILs低密度表达患者TNM分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3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死亡23例,生存140例,PD-L1阳性患者和PD-L1阴性患者、CD8+TILs高密度表达患者和CD8+TILs低密度表达患者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P=31.282/<0.001、10.257/<0.001)。经生存函数Cox回归分析,肿瘤直径≥5 cm、分化程度低分化、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肿瘤残留、PD-L1蛋白阳性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3.588(1.468~8.771),2.598(1.056~6.396),4.102(1.738~9.682),4.946(2.242~10.915),2.964(1.121~7.837),3.357(1.153~9.775),P<0.05],CD8+TILs高密度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95%CI)=0.315(0.102~0.974),P<0.05]。通过危险因素构建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χ2=3.981,P=0.895),ROC曲线分析得出,Cox回归模型预测胃癌患者预后死亡的AUC为0.945,准确性为0.908。结论PD-L1阳性表达高与CD8+TILs密度低密切相关,均是胃癌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危险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胃癌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DDX5、USP22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分析
    作者:李波 蒋文 郁金红 张永臣 王海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 DEAD-box解旋酶5 泛素特异性肽酶22 预后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HCC)组织中DEAD-box解旋酶5(DDX5)、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肿瘤科收治的HBV-HCC患者124例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DDX5、USP22 mRNA和蛋白表达;Kaplan-Meier曲线分析DDX5、USP22蛋白表达对HBV-H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HBV-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HBV-HCC患者癌组织中DDX5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USP2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P=29.058/<0.001,44.386/<0.001);癌组织DDX5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32.26%vs.82.26%),USP22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64.52%vs.9.68%)(χ2/P=63.335/<0.001,79.902/<0.001);肿瘤最大径≥5 cm、CNLC分期Ⅱ~Ⅲ期的HBV-HCC组织中DDX5蛋白阳性率低于肿瘤最大径<5 cm、CNLC分期Ⅰ期,USP22蛋白阳性率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CNLC分期Ⅰ期(DDX5:χ2/P=8.712/0.003,9.501/0.002;USP22:χ2/P=12.113/<0.001,9.983/0.002)。DDX5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82.50%(33/40),高于阴性组的44.05%(37/84)(Log rankχ2=15.700,P<0.001);USP22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45.00%(36/80),低于阴性组的77.27%(34/44)(Log rankχ2=11.640,P=0.001)。CNLC分期Ⅱ~Ⅲ期、USP22阳性是影响HBV-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451(1.081~1.946),1.449(1.044~2.024)],DDX5阳性是独立保护因素[HR(95%CI)=0.655(0.471~0.911)]。结论HBV-HCC癌组织中DDX5表达下调、USP22表达上调,二者在HBV-HC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促进作用,是评估HBV-HCC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 结肠癌组织中IRS1、Notch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生存的关系
    作者:方芳 湛达河 潘婷 孙立力 达世俭 徐锐 关键词:结肠癌 胰岛素受体底物1 跨膜受体蛋白2 5年生存率
    目的 探究结肠癌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跨膜受体蛋白2(Notch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岳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诊治的结肠癌患者95例,收集其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术后随访5年,观察生存和死亡情况。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RS1、Notch2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IRS1、Notch2 mRNA和蛋白在癌旁和癌组织中的差异,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肠癌患者癌组织IRS1、Notch2 mRNA差异,IRS1、Notch2 mRNA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中的差异;分析结肠癌组织IRS1、Notch2 mRNA的相关性,IRS1、Notch2 mRNA与5年内生存的关系,影响结肠癌患者5年内生存的因素,结肠癌组织IRS1、Notch2 mRNA对5年内生存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IRS1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升高,Notch2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降低(IRS1:t/P=13.325/<0.001、χ2/P=21.579/<0.001;Notch2:t/P=17.436/<0.001、χ2/P=10.200/0.001);癌组织IRS1 mRNA水平在TNM分期Ⅰ~Ⅱ期、肿瘤中高分化、浸润深度T1~T2、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低于TNM分期Ⅲ期、肿瘤低分化、浸润深度T3~T4、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而Notch2 mRNA水平则升高(IRS1:t/P=9.565/<0.001、4.882/<0.001、3.199/0.002、3.335/0.001;Notch2:t/P=8.112/<0.001、6.506/<0.001、5.925/<0.001、4.979/<0.001);癌组织IRS1与Notch2 mRNA呈负相关(r/P=-0.603/<0.001);IRS1 mRNA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较IRS1 mRNA高表达组升高[67.39%(31/46)vs. 40.82%(20/49),χ2/P=6.739/0.009];Notch2 mRNA高表达组较Notch2 mRNA低表达组升高[68.18%(30/44)vs. 41.18%(21/51),χ2/P=6.928/0.008]。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癌组织IRS1 mRNA升高,Notch2 mRNA降低(t/P=4.237/<0.001、7.086/<0.001);TNM分期Ⅲ期、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深度T3~T4、有淋巴结转移、IRS1 mRNA高是影响结肠癌患者5年内生存的危险因素[HR(95%CI)=2.494(1.380~4.508)、2.282(1.272~4.092)、2.875(1.282~6.446)、2.385(1.337~4.251)、3.228(1.607~6.487)],Notch2 mRNA高是保护因素[HR(95%CI)=0.451(0.293~0.692)];IRS1、Notch2 mRNA及二者联合预测结肠癌患者5年内生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36、0.925,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240/0.025、2.099/0.03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IRS1呈高表达、Notch2呈低表达,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并可影响预后,两者联合预测5年内生存效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