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3年第01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3年第01期
  • 基于TCGA构建口腔鳞癌自噬相关基因风险预测模型及验证
    作者:王锦航 彭士雄 赵建广 陈彦平 崔子峰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 自噬相关基因; 风险预测模型; 预后
    目的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构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自噬相关基因(ARG)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筛选OSCC中差异表达ARG。依次行单因素Cox分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分析构建ARG风险预测模型,并根据模型风险评分(RS)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组间生存差异通过Kaplan-Meier进行评估。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检验模型在预测预后中的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分析模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Western-blot验证模型中基因BAK1在OSCC中的表达。结果 OSCC中共筛选出37个差异表达ARG(FDR<0.05,|logFC|>1)。行单因素Cox分析、Lasso回归分析及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FADD、NKX2-3、BAK1作为预后相关差异表达ARG,用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即RS=(1.558 5×FADD)+(-0.557 8×NKX2-3)+(1.547 1×BAK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高风险组的5年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表明,预测模型有效且独立于其他临床因素(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诊断OSCC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14。在较高T分期和较大年龄患者中可发现模型的RS增高(P<0.05)。Western-blot结果表明,在OSCC癌组织中BAK1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3.197,P=0.033)。结论 基于FADD、NKX2-3、BAK1等3个ARG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作为OSCC患者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有助于对不同风险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诊疗。
  •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李晓英 杨丹丹 黄辉 朱征西 王映秀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急性肾损伤; 双重血浆置换; 肾功能; 疗效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LN)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重症LN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免疫制剂霉酚酸酯治疗,观察组给予免疫制剂霉酚酸酯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2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学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核抗体(ANA)滴度、补体C3、补体C4]、肾功能[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凝血功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炎性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80.00%,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SLEDAI评分、ESR低于对照组(t/P=5.214/<0.001、3.989/<0.001);ds-DNA、抗ANA滴度低于对照组(t/P=7.102/<0.001、4.857/<0.001),补体C3、C4显著高于对照组(t/P=3.657/<0.001、4.102/<0.001);SCr、BUN、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均低于对照组(t/P=6.213/<0.001、5.039/<0.001、3.574/<0.001、4.321/<0.001);Fib低于对照组(t/P=3.345/0.001),PT、APTT高于对照组(t/P=2.635/0.011、2.201/0.032);血清IL-6、CRP、TNF-α、IL-1均低于对照组(t/P=4.717/<0.001、4.305/<0.001、2.202/0.032、6.015/<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LN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疗效确切,在肾功能、免疫功能、炎性反应、凝血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未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 陈佳 肖潇 万晓强 郑伟 关键词: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 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的关系,并了解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9年10月于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首次诊断PVT的肝硬化患者84例作为PVT组,并选取同期肝硬化不伴PVT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住院前、后服用NSBB的情况,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住院前使用NSB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后PVT组使用NSBB比例高于对照组(χ2/P=4.372/0.037)。PVT组患者有腹部手术史、脾切除术及既往内镜治疗比例高于对照组(χ2/P=5.224/0.022、17.154/<0.001、7.992/0.005),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t/P=3.36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脾切除术、既往内镜治疗是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2.483(2.819~55.284)、2.753(1.319~5.747)],血红蛋白高是其保护因素[OR(95%CI)=0.985(0.975~0.995)]。PVT组发生腹水、消化道出血比例高于对照组(χ2/P=10.618/0.001、21.965/<0.001),但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NSBB是肝硬化进展、门静脉压力增高所致的结果,而非PVT形成的原因。脾切除术、既往内镜治疗、血红蛋白低是PVT形成的高危因素,PVT可增加患者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
  • 抗Mi-2抗体阳性特发性炎性肌病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附7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蔺颖 陈娟 刘孟洋 石强 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 抗 Mi-2 抗体; 肌活检; 临床特征
    目的 归纳抗Mi-2抗体阳性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临床及骨骼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7例抗Mi-2抗体阳性II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 7例以近端肌无力更多见,可伴吞咽困难,易伴发肌痛、关节痛和肌萎缩。4例出现较重皮疹。伴发间质性肺炎(ILD)较少,可伴发恶性肿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疫苗接种史等。骨骼肌病理可见炎性肌病的病理改变,符合束周免疫肌病(IMPP)的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肌内衣表达阳性和抗黏液病毒A蛋白(MxA)束周肌纤维膜和肌浆阳性表达。7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后3个月,患者情况均较前好转。结论 抗Mi-2抗体阳性IIM患者临床表型多见皮肌炎(DM)经典皮疹、肌痛、肌无力等。肌肉活检可见IMPP,伴ILD较少,可伴免疫性疾病。类固醇联合免疫抑制剂反应较好。
  • 中国人群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 赵万年 焦胜先 焦倩 李沙沙 贾亚晴 王贺波 关键词:卒中后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Meta 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PSCI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维普期刊网、中国知网、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9月1日有关研究中国人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的所有文献,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4篇,研究对象12 3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中PSCI的发病率为50%。男性(OR=0.76,95%CI 0.63~0.92)、年龄大(WMD=5.44,95%CI 4.25~6.62)、文化程度低(OR=2.43,95%CI 1.86~3.17)、NIHSS评分高(WMD=3.08,95%CI 1.15~5.00)、高血压(OR=1.61,95%CI 1.37~1.89)、糖尿病(OR=1.33,95%CI 1.15~1.53)、脑卒中既往史(OR=2.73,95%CI 1.83~4.08)、糖化血红蛋白≥6%(OR=4.04,95%CI 2.67~6.1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WMD=0.13,95%CI 0.03~0.23)、同型半胱氨酸高(WMD=3.92,95%CI 2.16~5.68)、高敏C反应蛋白高(WMD=2.35,95%CI 0.39~4.30)、胱抑素C高(WMD=0.22,95%CI 0.09~0.34)是中国PSCI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PSCI的发生,通过定期检查相关化验指标、控制治疗合并疾病等干预措施,有望降低PSCI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