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7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7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血清MMP-9、BNP、ALD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志强 张瑜 牛景霞 李杰 冀彬 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参松养心胶囊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 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型钠尿肽(BNP)、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山西省中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研究组予以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律失常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心电图参数[PR间期、QTc间期、24 hQ-T间期变异性(24 hQTV)]、血清因子[MMP-9、BNP、ALD、白介素-1β(IL-1β)、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94%,高于对照组的75.81%(χ2/P=5.962/0.015);治疗2个月后,2组LVESD、LVEDD水平降低,LVEF、SV水平升高,且研究组患者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3.617/<0.001、3.043/0.003、2.805/0.006、6.345/<0.001);治疗2个月后,2组SDNN、SDANN、rMSSD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10.585/0.006、4.982/<0.001、10.392/0.003);治疗2个月后,2组QTc间期降低,PR间期、24 hQTV升高,且研究组患者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3.596/<0.001、3.312/0.001、8.580/<0.001);治疗2个月后,2组血清MMP-9、BNP、AL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P=16.429/<0.001、16.866/<0.001、14.559/<0.001);治疗2个月后,2组IL-1β、IL-6、hs-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P=6.148/<0.001、11.977/<0.001、10.736/<0.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P=0.479/0.489)。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以显著提高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其心功能的恢复,缓解心律失常,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TRP6、KLF10水平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作者:范朝莉 陈卓 付伟 蒋瑀 彭洁 易鑫 游志科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 Krüppel样因子10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诊断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Krüppel样因子10(KLF10)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7月绵竹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36例为AIS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亚组47例,中度亚组48例,重度亚组41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志愿者68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6、KLF10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AIS患者血清CTRP6、KLF10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神经功能重度缺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6、KLF10水平对AIS患者神经功能重度缺损的诊断效能。结果 AIS组血清CTRP6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KLF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14.134/<0.001、14.037/<0.001);年龄、脑梗死体积、血清KLF10水平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清CTRP6水平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F/P=31.995/<0.001、337.285/<0.001、84.772/<0.001、75.117/<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IS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CTRP6水平呈负相关(r/P=-0.759/<0.001),与血清KLF10水平呈正相关(r/P=0.747/<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大、血清KLF10水平高为AIS患者神经功能重度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178(1.291~3.674)、1.122(1.022~1.232)],血清CTRP6水平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857(0.747~0.982)];血清CTRP6、KLF10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AIS患者神经功能重度缺损的AUC分别0.835、0.821、0.915,二者联合优于单独诊断(Z/P=2.868/0.004、3.054/0.002)。结论 AIS患者血清CTRP6水平降低、KLF10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有关,血清CTRP6、KLF10水平联合对AIS患者神经功能重度缺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神经诱导损伤蛋白1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通过效应的预测价值
    作者:葛秋影 季恩飞 廖丹 唐博儒 郝新斌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诱导损伤蛋白1 首次通过效应 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神经诱导损伤蛋白1(NINJ1)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首次通过效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4年1—12月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IS患者104例纳入AIS组,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依据是否存在首次通过效应,将AIS患者分为通过亚组32例和未通过亚组7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INJ1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AIS患者血清NINJ1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存在首次通过效应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临床指标对AIS患者存在首次通过效应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组血清NINJ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6.999/<0.001);通过亚组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NINJ1水平均低于未通过亚组,血栓负荷评分(CBS)高于未通过亚组(t/P=2.865/0.005、2.703/0.008、5.608/<0.001、6.194/<0.001);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IS患者血清NINJ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P=0.364/0.012),与CBS评分呈负相关(r/P=-0.452/<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NIHSS评分低、血清NINJ1水平低是AIS患者存在首次通过效应的保护因素[OR(95%CI)=0.807(0.660~0.985)、0.751(0.585~0.966)、0.628(0.414~0.954)],而CBS评分低是危险因素[OR(95%CI)=2.179(1.155~4.113)];CBS评分、血清NINJ1水平预测首次通过效应的应用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63,且CBS评分与血清NINJ1水平联合预测的AUC为0.899,高于单独预测(Z/P=2.170/0.030、2.412/0.016)。结论 NINJ1在AIS患者血清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能否获得首次通过效应密切相关,血清NINJ1预测首次通过效应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血清循环肿瘤细胞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苑建磊 王钊 胡涛 张昀昊 王光宇 关键词:胃癌 循环肿瘤细胞 预后 评估
    目的 探究血清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胃癌手术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检测患者CTCs表达情况,分为CTCs阳性组78例和阴性组8例,分析不同CTCs表达患者及不同分型CTCs阳性患者与胃癌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患者阳性率为90.70%,CTCs水平(5.12±0.14)个/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11.932/0.001)。亚型分析结果表明,间质型18例,平均检出(1.51±0.06)个/5ml,上皮型(1.82±0.11)个/5ml,混合型(3.52±0.21)个/5ml; T3-4分期、N1-3分期、AJCCⅢ期患者CTCs检出率分别高于T1-2分期,N0分期和AJCCⅠ-Ⅱ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P=6.710/0.010、8.006/0.005、6.323/0.012),且CTCs不同亚型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P=4.256/0.044、34.864/<0.001、22.508/<0.001)。术后CTCs检出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70%vs.13.96%,χ2/P=101.522/<0.001),不同CTCs分型检出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P=7.205/0.027)。CTCs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TCs阳性患者,PFS、OS明显长于CTCs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TCs间质型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CTCs上皮型、CTCs混合型患者,PFS、OS明显短于CTCs上皮型、CTCs混合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胃癌患者CTCs阳性检出率较高,且存在多种分型,CTCs阳性率及CTCs分型与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存在密切联系。
  • 结直肠癌组织中CAPRIN1、PDPN表达与侵袭转移基因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作者:杨峰 王宇澄 唐煜欣 蔡永昌 吴泽建 关键词:结直肠癌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1 平足蛋白 侵袭转移基因 预后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1(CAPRIN1)、平足蛋白(PDPN)表达与侵袭转移基因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CRC患者132例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中CAPRIN1、PDPN、侵袭转移基因[N钙黏素(N-cad)、E钙黏素(E-cad)、波形蛋白(Vim)]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PRIN1、PDPN蛋白表达;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CRC癌旁组织与癌组织CAPRIN1、PDPN mRNA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CAPRIN1、PDPN mRNA表达与侵袭转移基因mRNA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CAPRIN1、PDPN蛋白表达对CR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RC癌组织中CAPRIN1、PDPN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P=13.634/<0.001、8.866/0.003)。CRC患者癌组织中CAPRIN1、PDPN、N-cad、Vim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E-cad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t/P=45.444/<0.001、49.623/<0.001、44.997/<0.001、41.465/<0.001、26.139/<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RC癌组织中CAPRIN1、PDPN mRNA相对表达量与N-cad、Vim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与E-cad 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CAPRIN1:r/P=0.706/<0.001、0.630/<0.001、-0.712/<0.001;PDPN:r/P=0.739/<0.001、0.662/<0.001、-0.640/<0.001)。CRC患者癌组织中CAPRIN1、PDP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21%(94/132)、74.24%(98/132),高于癌旁组织的8.33%(11/132)、10.61%(14/132)(χ2/P=108.937/<0.001、109.421/<0.001)。TNM分期Ⅲ期、有淋巴转移的CRC癌组织中CAPRIN1、PDPN蛋白阳性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CAPRIN1:χ2/P=10.407/0.001、7.955/0.005;PDPN:χ2/P=10.160/0.001、7.659/0.006)。CAPRIN1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57.45%(54/94),低于CAPRIN1阴性组的73.68%(28/38)(Log-rank χ2=3.821,P=0.014);PDPN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57.14%(56/98),低于PDPN阴性组的76.47%(26/34)(Log-rank χ2=4.154,P=0.0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CAPRIN1阳性、PDPN阳性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323(1.085~1.613)、1.362(1.094~1.696)、1.323(1.103~1.588)、1.301(1.110~1.525)]。结论 CRC癌组织中CAPRIN1、PDPN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与侵袭转移基因表达相关,是CRC预后评估的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