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7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7期
  • VRD-lite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血清miR-223-3p、miR-140-5p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永乐 陈哲 郝杰 姜敏 阎汉英 张灵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来那度胺方案 miR-223-3p miR-140-5p 疗效
    目的 探究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来那度胺(VRD-lite)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疗效及对血清miR-223-3p、miR-140-5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疗法加用来那度胺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比较血清miR-223-3p、miR-140-5p表达情况,骨髓瘤检查,炎性反应,肾功能指标,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8.89%(χ2/P=4.114/0.043);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miR-223-3p、miR-140-5p表达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P=4.590/<0.001,4.257/<0.001)。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骨髓瘤细胞比例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P=11.783/<0.001,37.964/<0.001,11.493/<0.001)。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IL-6、IL-17、TGF-β、SCr、BUN、24 h尿蛋白水平和P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更低(t/P=21.920/<0.001、69.118/<0.001、5.066/<0.001、16.822/<0.001、8.183/<0.001、3.472/0.001、4.525/<0.001),KPS、QOL评分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P=14.156/<0.001、15.250/<0.001)。结论 VRD-lite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炎性反应状态以及提高生存质量,且对血清miR-223-3p和miR-140-5p的表达产生积极影响。
  • 血清PCSK9、Syndecan-1、sST2与创伤性休克伴感染患者病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兴华 陆卫华 李稳 任贻强 赵春 杨敏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伴感染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多配体聚糖-1 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 预后
    目的 探究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多配体聚糖-1(Syndecan-1)、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与创伤性休克伴感染患者病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4年10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伴感染患者95例为感染组。根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量表评估病情,将患者分为轻中度亚组(n=54)和重度亚组(n=41);根据入院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亚组(n=64)和死亡亚组(n=31)。另选择同期医院单纯创伤性休克患者95例为无感染组。ELISA法检测血清PCSK9、Syndecan-1、sST2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SK9、Syndecan-1、sST2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血清PCSK9、Syndecan-1、sST2水平升高(t/P=23.438/<0.001、17.338/<0.001、16.641/<0.001);与轻中度亚组比较,重度亚组血清PCSK9、Syndecan-1、sST2水平升高(t/P=7.211/<0.001、7.756/<0.001、6.819/<0.001);与存活亚组比较,死亡亚组淋巴细胞计数、血清PCSK9、Syndecan-1、sST2水平均升高(t/P=6.079/<0.001、7.012/<0.001、6.682/<0.001、6.523/<0.001);PCSK9、Syndecan-1、sST2高表达是影响创伤性休克伴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2.059(1.220~3.475)、2.234(1.212~4.118)、1.957(1.338~2.862)];血清PCSK9、Syndecan-1、sST2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创伤性休克伴感染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23、0.817、0.821、0.939,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优于三者单独预测(Z/P=2.803/0.005、2.450/0.014、2.444/0.015)。结论 创伤性休克伴感染患者血清中PCSK9、Syndecan-1、sST2表达上调,三者与患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HMGB1、ApoB/ApoA1水平变化及其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段小霞 冯思思 周卓 王珊 邓田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高迁移率蛋白B1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早期肾损害 诊断 预后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3年7月西北大学第一医院产科收治妊高症患者118例作为妊高症组,依据高血压程度将患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亚组(43例)、轻度子痫前期亚组(38例)及重度子痫前期亚组(37例),同期正常妊娠女性118例作为正常妊娠组。依据是否发生肾功能损害将妊高症组分为肾损害亚组(32例)及非肾损害亚组(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poB及ApoA1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HMGB1、ApoB/ApoA1水平;比较肾损害亚组及非肾损害亚组患者资料及血清HMGB1、ApoB/ApoA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高症患者早期肾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ApoB/ApoA1水平对妊高症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 妊高症组患者血清HMGB1、ApoB/ApoA1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t/P=29.806/<0.001,22.378/<0.001),妊高症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清HMGB1、ApoB/ApoA1水平越高(F/P=51.726/<0.001,143.231/<0.001),肾损害亚组患者血清HMGB1、ApoB/ApoA1水平高于非肾损害亚组(t/P=8.346/<0.001,8.582/<0.001);高血清HMGB1、ApoB/ApoA1水平是妊高症患者早期肾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6.887(3.309~14.335),8.887(3.766~20.970)];血清HMGB1、ApoB/ApoA1及二者联合预测妊高症患者早期肾损害的AUC分别为0.840、0.836、0.938,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3.321/0.001, 3.481/<0.001)。结论 妊高症患者血清HMGB1、ApoB/ApoA1水平升高,在诊断早期肾损害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宫颈癌组织NSUN6、SUL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价值
    作者:张毅 伍紫蕊 李玉佳 黄官友 关键词:宫颈癌 NOP2/Sun RNA甲基转移酶家族成员6 硫酸酯酶1 预后
    目的 研究宫颈癌组织NOP2/Sun RNA甲基转移酶家族成员6(NSUN6)、硫酸酯酶1(SULF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NSUN6、SULF1 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R语言分析人类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NSUN6、SULF1表达差异;K-M曲线分析NSUN6、SULF1蛋白表达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Cox回归模型筛选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NSUN6、SULF1 mRNA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t/P=22.281/<0.001、53.721/<0.001);宫颈癌患者癌组织NSUN6、SULF1 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t/P=37.619/<0.001、36.442/<0.001),宫颈癌组织NSUN6、SULF1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χ2/P=85.546/<0.001、86.891/<0.001);宫颈癌组织NSUN6、SULF1蛋白阳性率在FIGO分期ⅠB2~ⅡB期、淋巴结转移均高于ⅠA~ⅠB1期、无淋巴结转移(t/P=7.934/0.005、5.327/0.021、13.512/<0.001、4.564/0.033);NSUN6阳性与阴性、SULF1阳性与阴性3年总生存(OS)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UN6阳性、SULF1阳性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均低于阴性患者(χ2/P=8.120/0.004、36.442/<0.001);FIGO分期ⅠB2~ⅡB期、淋巴结转移、NSUN6阳性、SULF1阳性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95%CI)=1.402(1.115~1.764)、1.339(1.094~1.639)、1.374(1.082~1.746)、1.278(1.054~1.548)]。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NSUN6、SULF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两者均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是评估宫颈癌预后的标志物。
  • 宫颈癌组织中miR-22-3p、ERBB3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桂凤 杨志慧 殷晓颖 潘书梅 殷正进 曹晓卉 张缨 关键词:宫颈癌 微小RNA-22-3p 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3 上皮间质转化 预后
    目的 探讨宫颈癌(CC)组织中微小RNA-22-3p(miR-22-3p)、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3(ERBB3)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行全子宫切除术或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CC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C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R-22-3p、ERBB3和EMT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E-钙黏蛋白(E-cad)、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因子1(SNAI1)、波形蛋白(VIM)]表达;通过在线数据库预测miR-22-3p与ERBB3的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分析CC癌组织中miR-22-3p、ERBB3与EMT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根据CC癌组织中miR-22-3p、ERBB3表达均值分为高表达亚组与低表达亚组,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miR-22-3p、ERBB3 mRNA表达CC患者无进展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iR-22-3p、ERBB3 mRNA表达与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CC癌组织中miR-22-3p、E-cad mRNA表达降低,ERBB3、N-cad、SNAI1、VIM mRNA表达升高(t/P=29.759/<0.001、30.944/<0.001、36.216/<0.001、35.503/<0.001、22.026/<0.001、36.849/<0.001);miR-22-3p与ERBB3的3’-非翻译端36-43处存在结合位点。CC癌组织中miR-22-3p与ERBB3、N-cad、SNAI1、VIM mRNA表达呈负相关(r/P=-0.795/<0.001、-0.744/<0.001、-0.681/<0.001、-0.761/<0.001),与E-cad mRNA表达呈正相关(r/P=0.756/<0.001)。ERBB3 mRNA与N-cad、SNAI1、VIM mRNA表达呈正相关(r/P=0.741/<0.001、0.680/<0.001、0.730/<0.001),与E-cad mRNA表达呈负相关(r/P=-0.768/<0.001);低分化、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CC癌组织中miR-22-3p表达低于中高分化、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ERBB3 mRNA表达高于中高分化、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miR-22-3p:t/P=2.907/0.004、3.092/0.002、3.485/0.001;ERBB3:t/P=2.891/0.004、3.113/0.002、3.505/0.001);154例CC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5.58%(101/154),高miR-22-3p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低miR-22-3p表达患者,高ERBB3 mRNA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低于低ERBB3 mRNA表达患者(Log-rankχ2=17.390、16.122,P均<0.001);低分化、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ERBB3 mRNA≥2.39为CC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500(1.820~6.731)、2.309(1.111~4.798)、4.403(2.224~8.716)、4.237(1.987~9.037)],miR-22-3p≥1.32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318(0.157~0.644)]。结论 CC癌组织中miR-22-3p低表达、ERBB3 mRNA高表达,与不良病理特征、EMT和预后有关,可能成为评估CC患者EMT和预后的新型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