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8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8期
  • 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景永丽 朱慧敏 李东程 郑凯 马君 关键词:冠心病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 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老年人
    目的 探讨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2023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56例,依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7)和非MACE组(n=219)。采集患者基线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MAC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iCEB对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脂蛋白(a)[Lp(a)]、iCEB、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占比高于非MACE组(χ2/t/P=8.127/<0.001、57.239/<0.001、21.241/<0.001),MACE组左回旋支(LCX)、边支血管病变占比、QT、QRS均低于非MACE组(χ2/t/P=4.775/0.029、4.700/0.030、22.450/<0.001、7.625/<0.001),2组其余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CX(OR=0.347,95%CI 0.130~0.929)、边支血管(OR=0.433,95%CI 0.200~0.937)圴对术后MACE的发生影响较小,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OR=2.979,95%CI 1.464~6.061)、iCEB高(OR=6.018,95%CI 3.551~10.199)均为术后MACE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iCEB及二者联合预测术后MACE的AUC分别为0.745、0.789和0.887,二者联合检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Z=3.200、2.958,P均<0.001)。结论 iCEB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后MACE存在相关性,可能具有一定的预后预测价值。
  • 肺部免疫预后指数联合预后营养指数对老年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彦楠 王艳 君俞玲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肺部免疫预后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预测 老年人
    目的 探讨肺部免疫预后指数(LIPI)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3月在南京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按照治疗6个月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3)、预后良好组(n=5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LIPI评分、PNI值对老年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PCT、D-D、APACHEⅡ评分、PaCO2、NLR、dNLR、LDH、LIPI评分等均升高,PaO2、PNI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5.112、71.976、172.521、49.174、16.649、3.353、5.748、22.729、3.256、29.207、7.15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544,95%CI 1.258~1.895,P<0.001)、LDH(OR=1.025,95%CI 1.015~1.036,P<0.001)和LIPI评分(OR=3.370,95%CI 1.232~9.222,P=0.018)高为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NI值高为其保护因素(OR=0.739,95%CI 0.641~0.853,P<0.001);ROC曲线显示,LIPI评分、PNI值联合预测老年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646、0.756、0.809,二者联合检测的效能较单一指标预测效能更高(Z/P=15.025/<0.001、12.573/<0.001)。结论 LIPI评分、PNI值均是老年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预测和评估。
  • 血清LTB4、HSP70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王洋 李彩红 何绪成 张亚楠 陈雨晴 周闪闪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性肺炎 白三烯B4 热休克蛋白70 预测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白三烯B4(LTB4)、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4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接受放射治疗的NSCLC患者108例,根据是否发生RP分为RP组31例和非RP组77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TB4、HSP70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RP患者血清LTB4、HSP70水平与RP分级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放疗后发生R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TB4、HSP70水平对NSCLC患者发生RP的预测效能。结果 RP组血清LTB4、HSP70水平高于非RP组(t/P=7.693/<0.001、8.912/<0.001);不同RP分级NSCLC合并RP患者血清LTB4、HSP70水平比较,2级<3级<4级(F/P=9.071/<0.001、8.067/<0.001);NSCLC合并RP患者血清LTB4、HSP70水平与RP分级呈正相关(rs/P=0.584/<0.001、0.662/<0.001);血清LTB4高、HSP70高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RP的危险因素[OR(95%CI)=1.289(1.100~1.511)、1.335(1.148~1.552)];血清LTB4、HSP70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NSCLC患者发生R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850、0.959,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3.048/0.002、2.316/0.021)。结论 NSCLC放疗后发生RP患者血清LTB4、HSP70水平上调,且血清LTB4、HSP70水平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发生RP的预测效能较高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IF3H、PRP19表达与Hippo/YAP通路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
    作者:祁伟 李清梅 许发功 任海芬 马贤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H mRNA前体剪切因子19 Hippo/YAP通路 预后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H(EIF3H)、mRNA前体剪切因子19(PRP19)表达,分析两者与Hippo/YAP通路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2021年2月青海省中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ESCC患者120例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PCR检测EIF3H、PRP19、Hippo/YAP通路相关基因[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Yes相关蛋白1(YAP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EIF3H、PRP19蛋白表达。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EIF3H、PRP19 mRNA表达与Hippo/YAP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ESCC癌组织中EIF3H、PRP19、MST1、YAP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t/P=32.933/<0.001、39.204/<0.001、32.492/<0.001、41.524/<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CC患者癌组织中EIF3H、PRP19 mRNA表达分别与MST1、YAP1 mRNA表达呈正相关(EIF3H:r/P=0.663/<0.001、0.706/<0.001;PRP19:r/P=0.678/<0.001、0.724/<0.001);癌组织EIF3H、PRP19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5.00%(78/120)、63.33%(76/120),高于癌旁组织的5.00%(6/120)、6.67%(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94.945/<0.001、84.689/<0.001);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ESCC患者癌组织中EIF3H、PRP19蛋白阳性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χ2/P=17.802/<0.001、12.624/<0.001、16.800/<0.001、12.146/<0.001); ESCC患者120例3年总体生存率(OS)为58.33%(70/120),EIF3H阳性组、PRP19阳性组3年OS分别为43.59%(34/78)、40.79%(31/76),低于EIF3H阴性组、PRP19阴性组的85.71%(36/42)、88.64%(3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20.970、19.350,P均<0.001);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EIF3H阳性、PRP19阳性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665(1.145~2.421)、1.501(1.205~1.869)、1.539(1.209~1.958)、1.391(1.139~1.699)]。结论 ESCC中EIF3H、PRP19表达升高,两者可能通过Hippo/YAP通路促进ESCC肿瘤进展,是评估ESCC预后的标志物。
  • 慢性胃炎患者血清MIC-1、CGR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粟全球 时牛 杨婷 于靖 张苗 关键词: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慢性胃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4例为慢性胃炎组,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结果将患者分为Hp亚组64例与非Hp亚组40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受试者90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IC-1、CG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IC-1、CGRP水平与炎性因子(IL-2、IL-6)水平及Hp感染、预后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C-1、CGRP水平对慢性胃炎患者感染Hp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C-1、CGRP水平对慢性胃炎患者感染Hp的诊断价值。结果 慢性胃炎组血清MIC-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GRP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5.529/<0.001、33.596/<0.001);Hp亚组血清IL-6、MIC-1水平高于非Hp亚组,血清IL-2、CGRP水平低于非Hp亚组(t/P=23.282/<0.001、5.501/<0.001、5.968/<0.001、6.925/<0.001)。Hp根除治疗4周后,Hp根除47例(Hp根治亚组),Hp未根除17例(Hp未根治亚组),Hp未根治亚组血清MIC-1水平高于Hp根治亚组,血清CGRP水平低于Hp根治亚组(t/P=2.667/0.008、6.646/<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血清MIC-1水平与IL-6水平、Hp感染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r/P=0.544/<0.001、0.764/<0.001、-0.487/<0.001),血清CGRP水平与IL-6水平、Hp感染呈负相关,与预后呈正相关(r/P=-0.572/<0.001、-0.654/<0.001、0.682/<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C-1水平高、CGRP水平低是慢性胃炎患者发生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542(1.275~5.068)、2.399(1.399~4.113)];血清MIC-1、CGRP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慢性胃炎患者感染H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840、0.913,二者联合优于单独诊断(Z/P=2.342/0.019、2.197/0.028)。结论 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血清MIC-1水平升高、CGRP水平降低,其与Hp根除治疗后预后相关,且二者联合诊断慢性胃炎患者感染Hp效能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