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8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8期
  • 津力达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对胰岛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宪娟 何昆 李静 赵丽娟 李正川 彭兆康 吉淑敏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津力达颗粒 利拉鲁肽 临床疗效 血糖指标 氧化应激
    目的 探讨津力达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疗效及其对胰岛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邢台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诊T2DM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60例。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研究组给予津力达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T2DM患者疗效,分析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1.67%vs. 78.33%,χ2=4.183,P=0.041)。治疗12周后,2组FPG、2 h 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P=4.372/<0.001、2.646/0.009、4.540/<0.001)。治疗12周后,2组HOMA-β、HOMA-IS均较治疗前升高,HOMA-IR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HOMA-β、HOMA-IS水平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t/P=25.323/<0.001、2.387/0.019、2.419/0.017)。治疗8周、12周后,2组SOD、GSH-PX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升高,MDA降低,且研究组SOD、GSH-PX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治疗8周:t/P=3.719/<0.001、3.347/0.001、2.305/0.023;治疗12周:t/P=8.701/<0.001、5.309/<0.001、8.461/<0.001)。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津力达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治疗T2DM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胰岛功能,同时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 血清和尿液IGFBP7、TIMP-2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侯瑞红 朱江涛 席振芳 段晓娟 刘飞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化疗疗效 预后
    目的 探讨血清和尿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临汾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32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BTD)方案化疗,化疗前检测血清和尿液中IGFBP7、TIMP-2水平。化疗后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缓解组193例和未缓解组135例。随访12个月,失访5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288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和尿液IGFBP7、TIMP-2评估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化疗疗效以及预测预后的价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预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的化疗,未缓解组血清和尿液IGFBP7、TIMP-2水平高于缓解组(血清:t/P=29.113/<0.001、21.386/<0.001;尿液:t/P=27.663/<0.001、23.716/<0.001);死亡组血清和尿液IGFBP7、TIMP-2水平高于存活组(血清:t/P=14.298/<0.001、17.110/<0.001;尿液:t/P=17.088/<0.001、22.987/<0.001);血清IGFBP7、TIMP-2和尿液IGFBP7、TIMP-2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760和0.811、0.770,联合预测AUC为0.885和0.811,血清和尿液IGFBP7、TIMP-2联合的AUC均高于单独预测(血清:Z/P=4.245/<0.001、4.542/<0.001;尿液:Z/P=3.093/0.001、4.021/<0.001);血清IGFBP7、TIMP-2和尿液IGFBP7、TIMP-2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679、0.715和0.786、0.794,联合预测AUC为0.887和0.895,血清和尿液IGFBP7、TIMP-2联合的AUC均高于单独预测(血清:Z/P=3.846/<0.001、3.190/<0.001;尿液:Z/P=2.372/0.006、2.093/0.009);尿液IGFBP7、TIMP-2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化疗疗效以及预后不良的价值大于血清IGFBP7、TIMP-2;化疗未缓解、血游离轻链(FLC)-κ/λ高、血清和尿液IGFBP7、TIMP-2高是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95%CI)=2.803(1.503~5.229)、1.384(1.103~1.737)、1.668(1.036~2.687)、1.511(1005~2.272)、2.164(1.207~3.891)、1.868(1.086~3.21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血清、尿液中IGFBP7、TIMP-2水平增高与化疗后未能缓解以及预后不良有关,联合血清、尿液中IGFBP7、TIMP-2均可有效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化疗疗效与不良预后风险,且尿液的预测效能更优。
  • miR-101-3p联合PSPC1检测在乳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松 张静雅 候悦 张万里 关键词:乳腺癌 miR-101-3p paraspeckle组件1 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miR-101-3p联合paraspeckle组件1(SPC1)检测在乳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洪湖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7例(BRC组)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71例(CON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乳腺组织miR-101-3p、PSPC1表达;Pearson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中miR-101-3p、PSPC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01-3p联合PSPC1对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miR-101-3p、PSPC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BRC组癌组织miR-101-3p、PSPC1表达低于/高于BRC组癌旁组织和CON组(F/P=158.778/<0.001、467.306/<0.001);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病理分级3级、原发灶T分期T3~4、淋巴结N分期N2~3、远处转移M分期M1、TNM分期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01-3p表达降低、PSPC1表达升高(miR-101-3p:t/P=7.067/<0.001、5.975/<0.001、7.502/<0.001、5.897/<0.001、4.546/<0.001、6.277/<0.001;PSPC1:t/P=5.178/<0.001、5.687/<0.001、6.114/<0.001、4.505/<0.001、3.655/<0.001、5.156/<0.001);BRC组miR-101-3p表达与循环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原发灶T分期、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分期、TNM分期均呈负相关(r/P=-0.711/0.029、-0.629/0.031、-0.616/0.007、-0.673/0.032、-0.644/0.018、-0.701/0.024),PSPC1表达与循环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原发灶T分期、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分期、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P=0.688/0.014、0.645/0.009、0.638/0.022、0.627/0.038、0.652/0.041、0.676/0.009);miR-101-3p、PSPC1及二者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629、0.607、0.872,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7.174/0.001、6.048/0.005);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病理分级3级、原发灶T分期T3~4、淋巴结N分期N2~3、远处转移M分期M1、TNM分期Ⅲ~Ⅳ期、miR-101-3p≤0.73、PSPC1≥0.89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457(1.131~3.783)、1.726(1.098~2.354)、2.077(1.124~3.030)、2.487(1.133~3.841)、2.784(1.251~4.317)、2.370(1.186~3.554)、3.808(1.211~6.404)、3.370(1.156~5.585)];miR-101-3p≤0.73且PSPC1≥0.89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miR-101-3p>0.73或PSPC1<0.89患者(Log rank χ2=11.952,P<0.001)。结论 乳腺癌miR-101-3p、PSPC1表达与病情、预后及生存期直接相关,在乳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时可协同提高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LAYN、MUC5AC、MUC5B水平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的预测价值
    作者:段林林 刘亚楠 李华风 王俊琦 朱江川 关键词: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塑型性支气管炎 透明质酸受体 黏蛋白5AC 黏蛋白5B 儿童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透明质酸受体(layilin, LAYN)、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5B(MUC5B)水平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临汾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RMPP患儿127例为RMPP组,根据是否并发PB将RMPP患儿分为PB亚组44例和非PB亚组83例,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健康儿童71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LAYN、MUC5AC、MUC5B水平;Pearson法分析RMPP并发PB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LAYN、MUC5AC、MUC5B水平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患儿并发PB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LAYN、MUC5AC、MUC5B水平诊断RMPP患儿并发PB的价值。结果 RMPP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LAYN、MUC5AC、MUC5B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16.747/<0.001、10.386/<0.001、13.484/<0.001);PB亚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LAYN、MUC5AC、MUC5B水平高于非PB亚组(t/P=7.657/<0.001、9.355/<0.001、12.503/<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MPP并发PB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LAYN、MUC5AC、MUC5B水平分别与体温峰值、发热时间、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白介素-6(IL-6)呈正相关(LAYN:r/P=0.536/<0.001、0.489/<0.001、0.396/0.002、0.653/<0.001、0.236/0.019、0.493/<0.001、0.353/0.007、0.311/0.010;MUC5AC:r/P=0.516/<0.001、0.472/<0.001、0.389/0.004、0.603/<0.001、0.228/0.021、0.473/<0.001、0.368/0.006、0.383/0.005;MUC5B:r/P=0.553/<0.001、0.469/<0.001、0.352/0.008、0.618/<0.001、0.251/0.015、0.438/<0.001、0.309/0.009、0.329/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值体温高、肺不张、NEUT高、LAYN高、MUC5AC高、MUC5B高是RMPP患儿发生PB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865(1.714~8.718)、1.958(1.044~3.674)、2.593(1.219~5.516)、1.705(1.018~2.856)、1.827(1.019~3.277)、1.643(1.005~2.688)];LAYN、MUC5AC、MUC5B及三者诊断RMPP患儿并发P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0.841、0.797、0.941,三者诊断高于单独诊断(Z/P=3.687/<0.001、2.485/0.001、3.093/<0.001)。结论 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LAYN、MUC5AC和MUC5B水平增高与并发PB有关,联合三者在PB风险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S100A4调控CCND1转录本参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研究
    作者:依丽米努尔·阿不都克尤木 王慧琴 吴卫东 丁媛 于世荣 向芳 关键词:​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S100钙结合蛋白A4 细胞周期蛋白D1 异常增殖
    目的 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调控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转录本参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方法 2022年5月—2024年9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23例)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0例)皮损组织中CCND1蛋白表达;使用siRNA方式对S100A4进行沉默处理,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S100A4影响的转录组数据(RNA-seq),并对数据进行功能分析;在HaCaT细胞中使用S100A4的抗体,进行RNA紫外交联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iRIP-seq),制备文库;RNA-seq检测siCtrl组和si-S100A4组中CCND1表达。结果 银屑病皮损组织CCND1蛋白阳性率为98%(49/50),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78.3%(18/23)(χ2/P=7.947/0.005);对RNA-seq数据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提示S100A4在调节细胞间信号、炎性反应、角质化、血管生成、细胞黏附、表皮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将RNA-seq中获得的S100A4沉默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与iRIP-seq 2次重复中鉴定到的S100A4结合峰基因进行overlap分析,发现重叠基因中包含CCND1基因;使用RNA-seq数据分析FPKM值发现,siCtrl组FPKM值(173.04±1.96)高于si-S100A4组的(54.72±1.27)(t/P=87.660/<0.001),提示沉默S100A4后CCND1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S100A4结合CCND1,并影响其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周期。两者共同作用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