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3年第05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3年第05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作者:郎晓猛;要翠翠;杨倩;康欣;刘建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解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未明,反复发作,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有研究显示,近30年来中国UC发病率快速上升,目前仍未达到最高峰,预计在接下来的25年里将持续增加[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在2010年、2017年分别制(修)订了《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以下分别简称2010年《共识》、2017年《共识》),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指导。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科学研究的不断涌现,可用于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证据日益增多,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三部委的重大疑难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成果及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组建了专家组,共同制定了《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并于2022年12月8日网络首发,2023年1月正式发布。2023年《共识》在UC的定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定位、诊断、治疗、疾病管理等方面均有所更新,本文在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2023年《共识》的主要更新、重点内容、主要亮点等进行详细解读,以期能促进2023年《共识》的临床推广应用。
  • 乳腺癌患者血清钙黏蛋白S100A10、脂肪酸转运蛋白-4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相关性
    作者:王麓璐;张学思;潘静;杨丽平; 关键词:乳腺癌;钙黏蛋白 S100A10;脂肪酸转运蛋白⁃4;病理特征;复发;预后
    目的 分析血清钙黏蛋白S100A10、脂肪酸转运蛋白-4(FABP4)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诊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1例为乳腺癌组,同期医院健康体检女性75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S100A10、FABP4水平,分析S100A10、FABP4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血清S100A10、FABP4水平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S100A10、FABP4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P=8.943/<0.001、10.552/<0.001)。TNMⅢ期、低度分化、Ki-67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100A10、FABP4水平高于TNMⅠ~Ⅱ期、中高度分化、Ki-67阴性患者(S100A10:t/P=19.607/<0.001、20.176/<0.001、27.815/<0.001;FABP4:t/P=49.936/<0.001、68.449/<0.001、141.910/<0.001),体质量指数≥25 kg/m2乳腺癌患者血清FABP4水平高于体质量指数<25 kg/m2患者(t/P=20.923/<0.001)。随访期间共失访5例,中位随访13(8~29)个月,高水平S100A10、 FABP4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低于低水平S100A10、FABP4患者(χ2/P=4.183/0.041、6.559/0.010)。TNM分期高、S100A10高、FABP4高是乳腺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HR(95%CI)=1.826(1.332~2.503)、1.141(1.022~1.273)、1.493(1.213~1.838)]。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10、FABP4水平增高,且与乳腺癌侵袭性病理特征及复发有关。
  •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NRP-1和PD-L1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啸;刘浩楠;吕帝;崔永征;韩正祥;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神经纤毛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RP-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TNBC患者40例的癌组织及其中10例对应的癌旁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RP-1和PD-L1表达水平,并分析NRP-1、PD-L1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表达差异;Spearman等级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TNBC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TNBC癌组织NRP-1、PD-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NRP-1的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明显相关(χ2/P=6.218/0.013,4.392/0.036)。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Ki67水平明显相关(χ2/P=6.465/0.011,8.102/0.004)。NRP-1与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0,P<0.001)。NRP-1、PD-L1高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低于低表达患者(χ2/P=14.510/0.002,9.641/0.001),NRP-1、PD-L1均高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显著低于NRP-1、PD-L1均低表达患者(χ2=15.940,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PD-L1高表达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6.323(1.324~30.202),P=0.021]。结论 NRP-1、PD-L1的表达可能与TNBC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有望成为TNBC治疗的新靶点,联合NRP-1和PD-L1可用来评估TNBC的严重程度。
  • 膀胱癌组织miR-20a-5p、NR4A3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作者:杨海北;王卫生;桂俊卿;徐跃文;崔茂荣;张超;刘志明; 关键词:膀胱癌;miR⁃20a⁃5p;核受体亚家族 4 成员 3;预后
    目的 分析膀胱癌(BC)组织miR-20a-5p、核受体亚家族4成员3(NR4A3)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BC患者30例,收集其膀胱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C癌组织中miR-20a-5p、NR4A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20a-5p、NR4A3表达与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分析miR-20a-5p、NR4A3与BC患者预后的关系;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B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BC癌组织中miR-20a-5p表达上升(t/P=7.013/<0.001),NR4A3表达下降(t/P=9.658/<0.001)。TargetScan网站显示,miR-20a-5p与NR4A3存在靶向关系,且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C癌组织中miR-20a-5p与NR4A3表达呈负相关(r/P=-0.599/<0.001)。病理Ⅲ级、TNM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BC患者miR-20a-5p高于病理Ⅰ~Ⅱ级、TNM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t/P=2.159/0.040、2.157/0.040、2.403/0.023),病理Ⅲ级、TNM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BC患者NR4A3表达显著低于病理Ⅰ~Ⅱ级、TNM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3.421/0.002、5.445/<0.001、2.849/0.008)。BC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3.33%,miR-20a-5p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χ2/P=4.474/0.034),而NR4A3低表达组低于高表达组(χ2/P=9.853/0.002);miR-20a-5p高表达是影响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028(1.764~2.895)]。结论 BC癌组织中miR-20a-5p表达上升,NR4A3表达下降,与BC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有关,且miR-20a-5p高表达为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颅底肿瘤患者术后血清sICAM-1、sFlt-1动态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关系
    作者:王克;包志军;梁彦彬;杨志波;张俊; 关键词:颅底肿瘤;脑血管痉挛;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 Fms 样酪氨酸激酶 1
    目的 分析颅底肿瘤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动态变化及其与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2年8月三二〇一医院神经外二科收治颅底肿瘤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VS分为未发生CVS亚组71例与发生CVS亚组52例,再根据不同CVS程度将CVS患者分为轻度亚组22例、中度亚组17例与重度亚组13例,另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sICAM-1、sFlt-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对颅底肿瘤患者术后发生CVS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 d、7 d、14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显著升高(F/P=1 583.113/<0.001、849.906/<0.001);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3 d、7 d、14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显著升高(F/P=1 256.460/<0.001、463.461/<0.001),且术后7 d达最高值;与术后7 d比较,观察组术后14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未发生CVS亚组比较,发生CVS亚组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显著升高(t/P=11.688/<0.001、6.887/<0.001),且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依次升高(F/P=18.820/<0.001、29.845/<0.001);ROC曲线显示,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及二者联合诊断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21、0.924,二者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测(Z/P=2.029/0.042、2.235/0.025)。结论 颅底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3 d、7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呈升高趋势,术后14 d下降,与术后发生CVS有关,对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有一定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