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4年第10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4年第10期
  • 肿瘤组织miR-23a联合MELK检测在骨肉瘤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 杨琼 李健伟 曾寒 欧阳柳 郑冲 关键词:骨肉瘤 微小核糖核酸-23a 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评估
    目的分析肿瘤组织微小核糖核酸-23a(miR-23a)联合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水平对骨肉瘤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骨科诊治的骨肉瘤患者93例为研究组,骨良性疾病患者53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miR-23a、MELK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组织miR-23a、MELK水平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模型分析miR-23a、MELK表达对骨肉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肿瘤组织miR-23a、MELK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P=12.127/<0.001、11.291/<0.001);肿瘤最大径≥5 cm、有远处转移、Enneking分期Ⅲ期的骨肉瘤患者miR-23a、MELK表达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无远处转移、Enneking分期Ⅰ~Ⅱ期患者(miR-23a:t/P=8.357/<0.001、9.112/<0.001、6.531/<0.001;MELK:t/P=11.265/<0.001、9.787/<0.001、10.462/<0.001);miR-23a、MELK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81、0.773、0.901,二者联合的AUC大于单独预测的AUC(Z/P=6.431/<0.001、0.705/<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miR-23a高表达、MELK高表达、肿瘤最大径≥5 cm、有远处转移、Enneking分期Ⅲ期为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4.100(1.426~6.774)、4.023(1.279~6.767)、2.250(1.041~3.459)、2.396(1.117~3.675)、2.489(1.028~3.951)];miR-23a≥1.14且MELK≥0.73的骨肉瘤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miR-23a<1.14或MELK<0.73的患者(中位生存期24.38月±4.52月vs. 32.74月±5.16月,Log Rankχ2=9.821,P<0.001)。结论骨肉瘤患者miR-23a和MELK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为骨肉瘤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基因水平的客观证据,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骨肉瘤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 宫颈癌组织中LRRC8A、METTL14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
    作者: 王彩丽 王蕊 张文莉 杨杰 关键词:宫颈癌 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8A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 预后
    目的分析宫颈癌(CC)组织中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8A(LRRC8A)、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的表达,探讨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榆林市第一医院妇产科诊治CC术后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C组织中LRRC8A、METTL14 mRNA及蛋白表达;绘制K-M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曲线的差异;Cox回归模型筛选CC预后影响因素。结果CC癌组织中LRRC8A、METTL14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P=44.520/<0.001,42.352/<0.001),癌组织LRRC8A、METTL14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χ2/P=124.062/<0.001,107.574/<0.001);FIGO分期ⅠB2~ⅡA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LRRC8A、METTL14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ⅠA~ⅠB1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LRRC8A:χ2/P=6.338/0.012、4.886/0.027;METTL14:χ2/P=7.547/0.006、10.294/0.001);LRRC8A阳性和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3%(70/98)、90.00%(36/40);METTL14阳性和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65%(65/92)、89.13%(41/46)。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LRRC8A阳性组、 METTL14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低于LRRC8A阴性组、METTL14阴性组(Log-Rankχ2=5.065、7.690,P=0.023、0.006);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RRC8A阳性、METTL14阳性、FIGO分期ⅠB2~ⅡA期是影响C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679(1.301~2.166),1.429(1.156~1.766),1.713(1.187~2.471)]。结论CC组织中LRRC8A、METTL14表达升高,与CC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是评估CC患者不良生存预后的标志物。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 GATA3-AS1、miR-362-3p表达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 王嵘嵘 程开芳 陈君墨 肖大树 朱楠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GATA结合蛋白3反义RNA1 微小核糖核酸-362-3p 病理参数 预后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GATA结合蛋白3反义RNA1(LncRNA GATA3-AS1)、微小核糖核酸-362-3p(miR-362-3p)表达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LncRNA GATA3-AS1、miR-362-3p 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 GATA3-AS1与miR-362-3p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LncRNA GATA3-AS1、miR-362-3p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GATA3-AS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iR-362-3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t/P=17.642/<0.001、18.153/<0.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 GATA3-AS1表达与miR-362-3p表达呈负相关(r=-0.691,P<0.001);FIGO分期ⅢA期、肌层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 GATA3-AS1表达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淋巴结转移,而miR-362-3p表达低于FIGO分期Ⅰ~Ⅱ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淋巴结转移(LncRNA GATA3-AS1:t/P=16.168/<0.001、9.423/<0.001、20.066/<0.001;miR-362-3p:t/P=12.563/<0.001、8.139/<0.001、5.923/<0.001)。LncRNA GATA3-AS1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OS)率为63.46%(33/52),低于低表达组的80.85%(38/47)(Log-rankχ2=4.431,P=0.032);miR-362-3p低表达组3年OS率为62.00%(31/50),低于高表达组的81.63%(40/49)(Log-rankχ2=5.240,P=0.022)。FIGO分期ⅢA期、肌层浸润深度>1/2、淋巴结转移、LncRNA GATA3-AS1高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637(1.135~2.362)、1.667(1.085~2.561)、1.881(1.169~3.029)、1.675(1.164~2.412)],miR-362-3p高是独立保护因素[HR(95%CI)=0.649(0.495~0.85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 GATA3-AS1表达上调,miR-362-3p表达下调,且与恶性病理参数以及不良预后有关。LncRNA GATA3-AS1可能通过负性调控miR-362-3p参与子宫内膜癌进展。
  • 血尿酸、肠道菌群、miR-25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对诊断的价值
    作者: 安然 韩建妙 张倩 朱娜娜 闫士然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血尿酸 肠道菌群 微小RNA-25 心功能 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尿酸、肠道菌群、微小RNA-25(miR-25)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老年医学二科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10例作为CHF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Ⅱ级44例、Ⅲ级37例、Ⅳ级29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Pearson法分析血尿酸、肠道菌群、miR-25水平与老年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尿酸、肠道菌群、miR-25水平诊断老年CHF的价值。结果CHF组血清尿酸、miR-2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低于健康对照组(t/P=8.993/<0.001、9.656/<0.001、9.516/<0.001、6.542/<0.001);血清尿酸、miR-25水平比较,NYHA心功能Ⅳ级>Ⅲ级>Ⅱ级老年CHF患者(F/P=3.524/0.033、11.062/<0.001),双歧杆菌、乳杆菌比较,NYHA心功能Ⅳ级<Ⅲ级<Ⅱ级老年CHF患者(F/P=10.008/<0.001、37.612/<0.001);血尿酸、miR-25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P=0.528/<0.001、0.482/<0.001),双歧杆菌、乳杆菌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P=-0.466/<0.001、-0.474/<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miR-25升高为老年CHF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721(1.339~5.182)、1.381(1.151~3.221)],双歧杆菌、乳杆菌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971(0.957~0.985)、0.952(0.940~0.988)];血尿酸、双歧杆菌、乳杆菌、miR-25及四者联合诊断老年CHF的AUC分别为0.780、0.773、0.675、0.822、0.936,四者联合的AUC大于各自单独诊断效能(Z/P=5.259/<0.001、5.319/<0.001、7.157/<0.001、4.883/<0.001)。结论血尿酸、肠道菌群、miR-25水平与老年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上述指标联合对诊断老年CHF具有较高效能。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神经损伤因子的影响
    作者:戴静怡 尹江宁 高俊 张士卿 赵静 彭易根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炎性反应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神经损伤因子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CI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DGMI辅助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比容)、血清神经损伤因子[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3%vs. 74.51%,χ2/P=7.632/0.006)。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P=8.990/<0.001、7.025/<0.001、4.546/<0.001);PT、TT、APTT高于对照组(t/P=6.185/<0.001、8.336/<0.001、6.782/<0.001),Fib低于对照组(t/P=6.683/<0.00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t/P=3.553/0.001、5.667/<0.001、11.933/<0.001、10.497/<0.001);GFAP、S100B、NSE水平低于对照组(t/P=6.364/<0.001、5.707/<0.001、4.847/<0.0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P=9.707/<0.001),MMSE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t/P=7.847/<0.001、11.421/<0.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6%vs. 9.80%,χ2/P=0.335/0.563)。结论DGMI辅助治疗能够提高ACI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拮抗炎性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抑制神经损伤因子表达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