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2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5年第02期
  • 血清ILs、IFN-γ、TNF-α与老年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关系研究
    作者: 戴文 张成刚 周义锋 刘涛 杨正 关键词:脑梗死白介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功能梗死面积老年人
    目的探究血清白介素(ILs)、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老年脑梗死(CI)患者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CI患者106例为CI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亚组76例和重度亚组30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s(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磁共振成像(MR)评估梗死面积;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s、IFN-γ、TNF-α水平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ILs、IFN-γ、TNF-α水平对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CI组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9.795、9.709、10.756、10.660、9.784、9.726,P均<0.001);预后不良亚组老年CI患者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及梗死面积、mR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亚组,Barthel指数得分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8.121、9.004、9.468、8.552、7.665、8.220、8.404、9.874、9.343,P均<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与梗死面积、mRS评分呈正相关(梗死面积:r=0.523、0.467、0.572、0.498、0.534、0.589,P均<0.001;mRS评分:r=0.475、0.423、0.518、0.455、0.491、0.541,P均<0.001),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89、-0.439、-0.534、-0.471、-0.507、-0.562,P均<0.001);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及六者联合预测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63、0.934、0.908、0.921、0.862、0.885、0.999,六者联合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Z=27.481、19.355、13.150、16.461、10.289、10.674,P均<0.001)。结论老年CI患者的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升高,且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密切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RT6、CHI3L1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 刘红 钱孝先 李响 张志锋 陈春燕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沉默信息调节蛋白6几丁质酶3-样蛋白1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沉默信息调节蛋白6(SIRT6)和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4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CHB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Scheuer评分系统中的纤维化程度分期将患者分为显著肝纤维化组58例和非显著肝纤维化组6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RT6、CHI3L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IRT6、CHI3L1水平对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显著肝纤维化组血清SIRT6水平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组,血清CHI3L1水平高于非显著肝纤维化组(t/P=6.719/<0.001、7.546/<0.001);显著肝纤维化组HBeAg阳性人数占比、HBV-DNA含量高于非显著肝纤维化组(χ2/t/P=24.125/<0.001、10.246/<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I3L1水平升高是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932(1.554~5.533)],血清SIRT6水平升高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586(0.435~0.789)];血清SIRT6、CHI3L1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856、0.963,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SIRT6、CHI3L1水平单独诊断(Z/P=2.888/0.004、3.676/<0.001)。结论CHB患者血清SIRT6水平降低、CHI3L1水平升高,且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关,两者联合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价值。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治轻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肠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 朱恒波 潘英 刘留 汪浩鹏 陈鹏 关键词:轻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肠屏障功能炎性因子免疫功能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轻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的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肠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轻症BAP患者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治疗1周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腹痛和腹胀消失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细胞数(WBC)]、肠屏障功能[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胰腺功能[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P=4.933/0.026)。治疗后观察组腹痛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P=8.117/<0.001、6.857/<0.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WBC、内毒素、DAO、D-乳酸、AMY、LIP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4.087/<0.001,8.654/<0.001,12.334/<0.001,15.503/<0.001,13.900/<0.001,14.254/<0.001,26.761/<0.001,12.610/<0.001),而IgA、IgG和IgM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P=3.244/<0.001,7.351/<0.001,10.249/<0.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能提高轻症BAP疗效,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肠屏障功能,恢复免疫功能。
  • 不同疾病活动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SGK1、XBP1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 张熙 薛麟 罗长琴 孙佳森 王桢哲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X盒结合蛋白1疾病活动程度预后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活动程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X盒结合蛋白1(XBP1)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活动期UC患者92例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UC患者92例为缓解期组,活动期组UC患者根据疾病活动程度分为轻度活动期亚组24例、中度活动期亚组29例、重度活动期亚组39例,根据6个月预后情况分为不良预后亚组34例和良好预后亚组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GK1、XBP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活动期U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GK1、XBP1水平对活动期U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活动期组血清SGK1水平高于缓解期组,血清XBP1水平低于缓解期组(t/P=11.051/<0.001,14.639/<0.001);伴随疾病活动程度加重,活动期UC患者血清SGK1水平逐渐升高,血清XBP1水平逐渐降低(F/P=215.932/<0.001,269.335/<0.001);92例活动期UC患者预后不良率为36.96%(34/92),不良预后亚组疾病活动重度比例、血清SGK1水平高于良好预后亚组,血清XBP1水平低于良好预后亚组(χ2/t/P=4.852/<0.001,5.689/<0.001,5.077/<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活动重度、血清SGK1水平高为活动期U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4.929(1.756~13.833),1.147(1.053~1.250)],血清XBP1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783(0.677~0.905)];血清SGK1、XBP1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活动期UC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0.792、0.881,二者联合预测活动期UC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大于血清SGK1、XBP1水平单独预测(Z/P=2.122/0.034,2.382/0.017)。结论UC患者血清SGK1水平升高、XBP1水平降低,其与疾病活动程度加重和预后不良相关,二者联合预测活动期UC患者预后的效能较高。
  • 血清Lipocalin-2、Ficolin-2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单绍银 赵刘兵 童垣皓 刘超 张蔚然 沈镜孚 韩志锋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脂质运载蛋白-2纤维胶凝蛋白-2介入治疗血管再狭窄
    目的探讨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纤维胶凝蛋白-2(Ficolin-2)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管外科行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130例为LEASO组,根据随访1年是否发生血管再狭窄将LEASO患者分为再狭窄亚组40例和非再狭窄亚组90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LEASO患者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与管腔直径缩小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对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LEASO组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23.943/<0.001、29.774/<0.001);LEASO患者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与管腔直径缩小率呈正相关(r/P=0.719/<0.001、0.730/<0.001);介入治疗1年后,130例LEASO患者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30.77%(40/130)。再狭窄亚组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和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高于非再狭窄亚组(χ2/t/P=6.945/0.008、6.644/0.010、6.295/<0.001、5.657/<0.001);糖尿病、Lipocalin-2高、Ficolin-2高为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383(1.187~9.647)、1.264(1.120~1.427)、1.272(1.113~1.454)];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AUC分别为0.789、0.786、0.875,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单独预测的AUC(Z/P=2.502/0.012,2.339/0.019)。结论LEASO患者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升高,与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联合对LEASO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有较高的预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