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4年第12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4年第12期
  • “调营卫津血”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用药规律
    作者: 贾振华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链 系统干预 调营卫津血 用药规律 治本病、防未病
    心血管事件链是指高危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直至死亡的过程,呈现出多因素、多环节作用下因果相连、递进发展、事件突发、后果严重的复杂连续病变特点。传承创新中医“治未病、防传变”思想,提出“治本病,防未病”系统干预新观点,以中医营卫理论指导古今医案多维数据挖掘,揭示心血管事件链传变病机特点及“调营卫津血”用药规律,创新诠释了《难经》“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治则,形成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中医临床用药方案。
  • 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肝肾功能、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泳捷 林泽阳 冯高科 宋涛 黄燕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依洛尤单抗注射液 血脂 肝肾功能 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 疗效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肝肾功能、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AMI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洛尤单抗注射液,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并进行复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肝肾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TC、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P=3.656/<0.001、4.342/<0.001),2组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ALT、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P=3.877/<0.001、5.082/<0.001、10.172/<0.001、13.644/<0.001),但治疗后2组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t/P=3.542/0.001),对照组、观察组室间隔厚度(IVSD)均小于治疗前(t/P=3.005/0.004、3.042/0.004);治疗1年后,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20.8%(χ2=7.102,P=0.008)。结论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可大幅降低AMI患者血脂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率,改善心功能,同时对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RG1、ACSL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刘海燕 湛小波 徐秀兰 陈凤 杜巧 谭丹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神经调节素1 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1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预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神经调节素1(NRG1)、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1(ACSL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急诊医学科收治的AMI患者203例为AMI组,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05例为健康对照组,AMI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冠脉狭窄亚组(63例)、中度冠脉狭窄亚组(81例)和重度冠脉狭窄亚组(59例);根据1年预后随访分为不良预后亚组(52例)和良好预后亚组(15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RG1、ACSL1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AMI患者Gensini评分与血清NRG1、ACSL1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NRG1、ACSL1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NRG1、ACSL1水平对不良预后预测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NRG1、ACSL1水平升高(t/P=15.801/<0.001、15.824/<0.001)。轻度冠脉狭窄亚组、中度冠脉狭窄亚组、重度冠脉狭窄亚组血清NRG1、ACSL1水平依次升高(F/P=277.241/<0.001、423.452/<0.001)。AMI患者Gensini评分与血清NRG1、ACSL1水平呈正相关(rs/P=0.764/<0.001、0.772/<0.001)。随访1年,203例AMI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25.62%(52/203)。与良好预后亚组比较,不良预后亚组血清NRG1、ACSL1水平升高(t/P=7.040/<0.001、7.865/<0.001)。Gensini评分高、ACSL1高、NRG1高为AM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41(1.019~1.062)、1.272(1.120~1.443)、1.337(1.193~1.497)]。血清NRG1、ACSL1水平联合预测AMI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大于血清NRG1、ACSL1水平单独预测的0.783、0.786(Z/P=3.730/<0.001、3.329/<0.001)。结论AMI患者血清NRG1、ACSL1水平升高,与冠脉狭窄程度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血清NRG1、ACSL1水平联合预测AMI患者预后的效能较高。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LncRNA CCHE1、TCF21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
    作者: 吴文宇 高刚利 杨利国 姚建强 杜晓艳 关键词:冠心病 高血压 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总负荷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宫颈癌高表达1 转录因子2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宫颈癌高表达1(LncRNA CCHE1)、转录因子21(TCF21)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的CHD患者110例为高血压组,未合并高血压的CHD患者110例为非高血压组,根据是否发生心肌缺血将高血压组分为心肌缺血亚组79例和无心肌缺血亚组3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LncRNA CCHE1、TCF21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LncRNA CCHE1、TCF21表达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CCHE1、TCF21表达对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高血压组血清LncRNA CCHE1表达高于非高血压组,血清TCF21表达低于非高血压组(t/P=19.133/<0.001、17.259/<0.001);心肌缺血亚组BMI、收缩压、三支血管病变比例、血清Hcy水平、TIB、血清LncRNA CCHE1表达高于无心肌缺血亚组,血清TCF21表达低于无心肌缺血亚组(t/P=3.524/0.001、2.705/0.008、12.265/0.002、5.280/<0.001、24.638/<0.001、15.994/<0.001、9.280/<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LncRNA CCHE1表达与TIB呈正相关(r=0.536,P<0.001),血清TCF21表达与TIB呈负相关(r=-0.50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支血管病变、LncRNA CCHE1表达高是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465(1.534~7.833)、1.743(1.135~2.678)],TCF21表达高是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528(0.312~0.895)];血清LncRNA CCHE1、TCF21表达及二者联合诊断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60、0.896,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LncRNA CCHE1、TCF21表达单独诊断的AUC(Z/P=2.636/0.002、3.088/<0.001)。结论CH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LncRNA CCHE1表达增高、TCF21表达降低与心肌缺血有关,二者联合在心肌缺风险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 心房颤动首次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中西医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作者: 冯丽亚 董玉江 高红梅 张梦贺 孙聪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术 晚期复发 列线图 预测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晚期复发的中西医影响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首次行RFCA房颤患者3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晚期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05)和未复发组(n=2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首次行RFCA后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预测房颤患者首次行RFCA后晚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拟合能力和校准度。结果复发组房颤患者气虚证比例、阴虚证比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高于未复发组,使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益气养阴类中药注射剂比例低于未复发组(t/χ2/P=6.355/0.012、7.149/0.007、5.445/<0.001、3.063/0.002、3.499/0.001、10.542/0.001、12.122/<0.001、6.362/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阵发性房颤、早期复发、气虚证、阴虚证、LAD大、NLR大为房颤患者首次行RFCA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103 (1.071~4.127)、 9.837(4.981~19.428)、2.414(1.265~4.603)、2.460(1.317~4.596)、1.117(1.047~1.192)、 1.377(1.077~1.761)],使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益气养阴类中药注射剂是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208(0.104~0.413)、0.416(0.211~0.820)]。构建列线图模型,其预测房颤患者首次行RFCA后晚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95%CI=0.823~0.904),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非阵发性房颤、早期复发、LAD、NLR、气虚证、阴虚证、使用他汀类降血脂药、使用益气养阴类中药注射剂是房颤患者首次行RFCA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